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89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校各个学院又将开始筹备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来临之前,我试将以往的心得和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铿锵有力的誓言,让人心情澎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入党誓词,是每一位中共党员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必须向党表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位中共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后必须要遵守和履行的人生准则。
入党宣誓仪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程序,也是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入党后进行的一次庄严的党性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入党宣誓组织不正规的问题,有的甚至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这种做法,违背了党员发展的有关规定,损坏了该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形象,更不利于激发新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来看,作为礼仪之邦,礼乐仪式一直是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学习"礼"与个人成长是不可割裂的关系。重礼就必然重仪,仪是礼中的一种礼节、仪式,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重要的仪式,比如我国《周礼》把王朝的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建构和组织了大量的仪式活动,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仪式资源。它们是历练党员思想情操、提高党员精神境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这里,笔者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谈谈仪式的重要作用。
仪式的最大作用是表现在它的庄重,要求步调统一,以此来聚集人心,使不同的人目标与行为趋同,达到对心灵的震颤作用。具体表现在:
角色体验。按照一定的仪式,把文化化为具体的形式,参与仪式的师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在文化仪式的情景下,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在仪式的热烈庄严气氛中,荣誉感、自豪感在心中升腾,责任感、使命感在胸中奔涌。通过文化的角色体验,能够发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可以提高工作热情和向心力。
心理建构。仪式通过音乐、道具、誓词、象征物等形成的"剧场"环境,对师生的心理予以暗示,展现和传递一个大学的价值追求、理想信仰、纪律传统等精神信息,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所传达的价值和意义。以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为例,它是对宣誓者身份转换的正式确认,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通过誓词向宣誓者表明党的要求,宣誓者发出的铮铮有力的誓词,使其产生深切的心理体验,完成从一般群众到党员心理的建构。
价值传承。时代的发展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判断、理想信仰、心理状态和价值选择。从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而言,一个大学的价值和理念必须要在时间的流逝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大学仪式的程式一旦经过科学研究确定下来,就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使用,并可以促使师生自觉产生符合大学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心理和行为。
强化理念。仪式使价值观的传播具有了有生动活泼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仪式进行文化活动,使那些抽象的、口号式的文化语言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具体的行为,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变得可视可解,有利于师生对大学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也会积极去体现。仪式使大学文化变成约束力很强的行为规范和规矩。精心的安排教育仪式,透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多种意识水准下的综合效应。由于仪式中的丰富的艺术因素,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心理内化力。
当前,我国文化仪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行各业也开展得颇有声色,特别是在军队、企业和学校里较为普及。从国际范围来看,不只是一些信奉宗教的国家,很多西方国家对仪式也比较重视。在美国,全国性节日仪式就有11个,就是平时生活中,各种仪式也数不胜数。比如,外国人加入美国国籍要举办入籍宣誓仪式,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必须面向国旗宣誓效忠等等。各种仪式,强化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塑造了人们的道德心、责任感。
作为大学管理者, 在强化文化仪式时,要让广大师生理解仪式对学校的意义和作用,确保仪式规范的严肃性。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理应有如下认识:
首先,要精心安排或设计学校仪式, 使广大师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在仪式的熏陶中, 认同和体现共同信念。
学校的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外显形式, 因此, 学校仪式的组织者应认真组织、精心策划这些仪式的场景和贯穿其中的主题, 营造良好的仪式氛围, 使师生从中受到充分的感染和教育。一般来说, 学校中的许多仪式一经创立, 就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样就会使广大师生产生一种学校的文化习惯, 对于养成师生的心理依赖性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注重通过举办各种学校文化仪式活动, 体现学校文化的主题, 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例如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以下文化仪式活动:学业方面的, 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体育运动方面的, 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 节日庆祝方面, 如读书节、科技节、建队日等, 使学生在各类仪式的教化和熏陶中, 进一步提升道德素质。
再次,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仪式具有传承性, 它是一种历史积淀, 也是一种历史记忆。因此, 在我们利用仪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仪式有其合理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沿用; 对于与时代不相适宜的, 或是有悖于现实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 与现实社会脱节严重的一些内容和形式就应当予以批判和剔除。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仪式决不是搞形式,而是文化建设中必须采取的一种活动形式。有关领导必须对此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否则,要么认为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对此不屑一顾;要么就按照形式主义的想法和做法,走过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文化仪式的作用,并积极地发挥其作用。